读文学作品应不应该抱着作者未死的态度
5分(高于100%的稿件) |1957|0
|标签:文学,艺术,读书
质量审核通过
预览:
读文学作品应该抱着作者未死的态度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开篇明义,作者未死即是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曾提出过:作者已死理论,即是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想法等因素对文本进行独一无二甚至是与作者初心完全背离的诠释,这完全忽视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甚至扭曲了作者的创作原意。但是这种阅读方式并不适合每一位读者,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和罗兰巴特一样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我们不是思想家而只是普通的读者,因此只有当我们按照作者原本的态度去理解文本,并加之自己的理解才是最优的阅读方式。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不认同作者甚至也可以批判作者,但是他必须尊重作者的原意,今天双方在讨论两种阅读态度时,谁能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谁就应该提倡,由此我方将开出两点进行论证。第一点,文学作品和其创作时代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只有站在作者的角度看待时代发展才能真正理解文学作品背后不同时代之间的思想碰撞,以此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因此作者已死,作品亦难存。《诗经,国风》中有句很著名的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
首次登陆送10下载券,推荐使用QQ一键登录
还剩871字未浏览,请下载查看。
稿件实际排版优于文字预览排版。
本站所有稿件均支持编辑
稿件总字数:1339字
以下原因请及时向底部邮箱反馈,我们会尽快核实处理:
1.内容与辩题不符;
2.稿件文件无法打开;
3.内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4.稿件内容与网络稿件雷同;
5.侵犯您的版权。
上一篇:懂得自欺欺人的人是否幸运
下一篇:表情包是否有利于沟通
免责声明:
本站提供的稿件均来自用户上传,若本站收录的稿件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网页底部邮箱地址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